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阅读文献与综述写作
发布时间:2017-02-22 20:50:0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习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谓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就是讲改进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蒋百川博士后期间认为做研究的理由就是“前人没有做过”,但是教授Flom 一句反问——“世界上有多少事没人做过,你做得过来吗?这不能成为你要做这个研究的理由”,让他开始认识到学习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之后蒋百川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2013年他退休后开始陆续撰文分享积累的经验、心得体会,并汇聚成一本《科学研究的方法》。《知识分子》获作者授权,将陆续为大家分享书中内容,此为该系列的第一篇。




撰文 | 蒋百川(美国诺瓦东南大学教授)




   1. 引言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当研究生期间,1979年春我随导师刘育民先生(三室室主任)及一室的范世藩先生去苏州医学院讲学和交流。一天中午在休息的时候,范先生看见我在看一本书《科学研究的艺术》(英国贝弗里奇著),他对我讲,此书在文革前的上海分院里是人手一册,希望我好好阅读,会对科研有所帮助。在生理所的几年里(1978-1986),从未再有人对我说起科研方法的事情。


   1988年到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当博士后,导师是 M. Flom教授。我第一次涉及到 “科研方法” 这个概念,是从Flom 教授问我的一个问题开始。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写一个论文摘要,希望寄去参加一个科学会议,当时正不知如何落笔,恰好被Flom 教授看到。他启发我,要我首先写出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我按照在国内时惯有的思维,回答说因为没有人做过,即所谓的“填补空白”的想法。他对我说世界上有多少事没人做过,你做得过来吗?这不能成为你要做这个研究的理由。他这一问改变了我以前关于如何提出研究问题的思路,也开始认识到学习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


   正好Flom 教授在学院里为研究生开设了一门 “研究方法” 的课程,那时候其他教授对我讲,我们学院很幸运,有Flom 教授可以讲这一门课,由此可见这也不是每个做了一点科研的人都能讲得好的课程。通过他的教材并且结合后来我自己的实践,我才逐步掌握了这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2013年我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诺瓦东南大学退休以后,自觉身体状况尚可,故而萌发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希望这些经验或许能使更多的年轻同学有所得益。于是写成了关于科研方法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曾以我的博客的形式在国内发表,发表后得到许多年轻读者的支持与好评 。2013-2015年期间,我被应聘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卫生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顾问教授,也曾用此作为我的一门讲座的教材,给眼科的研究生学习使用。现在将这些文章结集起来,以供更多的读者阅读。


   由于这些仅是我本人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不能代表完整的、绝对正确的科研方法,所以希望读者以批判的精神阅读与借鉴。若这本小书对年轻学者能够有一点点帮助的作用,我则会感到无限的高兴。


   2.  阅读文献与综述的写作


   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习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谓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就是讲改进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学习和领悟研究方法的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1.为学——模仿是学习的开端。学而知之、问而知之,便为学问。


   2.为道——道是指规律或规则。我们讨论 “研究方法”,便是讨论在研究工作中的规律性。


   3.为悟——“道可道,非常道”,只有到了“悟”的阶段,才能达到“无为”,即无所不为的境界。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此时老师和书本可以帮助你。但是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要靠各人在长期实践中的“修炼”。所以在研究工作中,要不断地去体会和比较,不断地改进自已的方法。


   一般的研究过程通常有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一个研究范围;


   2.将研究工作聚焦到一个可研究的问题上;


   3.实验、测绘、观察;


   4.数据分析、处理;


  5.得出结论;


  6.将结果推广或联系到更加一般的情形。


   研究过程类似于旅行,到哪里去(目的)、走哪条路(方法)。出发前最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所以确定研究范围及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整个研究中的第一项工作。


   在确定研究问题前要问自己:


   1.我是否对该领域和有关文献十分了解?


   2.在该领域中有哪些重要的问题有待研究?


   3.我的研究会否改进已有的工作?


   4.我的研究是否会填补现有知识的空缺或导致新的发现?

 
 
©2017 北京建筑工程研修学院 联系电话:101-67875006(院办) 传真:67875007
地址:北京市二七区工业路中段 招生电话:67875029 就ICP备17006345号